我国的原始瓷器自商代出现以后,一直到东汉才完成由原始瓷向瓷器的过度。东汉时期所烧的瓷器都含有色杂质,温度达到1300度作用,瓷胎已经烧结,不吸水,胎体密而坚硬,敲击时候会发出金属碰击声,胎体透光性良好,釉层透明有光泽,已经达到近代瓷的标准,其特征可以说明此时的瓷器已经是真正的瓷器。
东汉青瓷扁壶
东汉末年生产的瓷器根据不同的釉色可以分为两种,一种是青釉瓷,另一种是黑釉瓷。我们分别称其为青瓷和黑瓷。其中以青瓷为主,黑瓷较少,所有的黑瓷基本是由青瓷窑兼烧的。当时越窑的瓷器最为有名,尤其是越窑的青瓷。
早期越窑的青瓷胎质细腻坚硬,多数在烧成中已经达到正烧,胎骨坚实呈灰白色,釉层均匀,釉胎结合紧密,极少有脱釉现象。所以其无论在造型技术还是在装饰风格等方面,都不可以避免地存在着与原始瓷器的许多相似之处。
一般来说,黑瓷的瓷胎不如青瓷的瓷胎那么细腻,而且根据器物用途的不同,黑瓷也有粗细之分,其中碗·洗·钟·壶等饮食器和酒器胎质较细,呈灰白或浅灰色。由于其一般都是采用烧成温度较低的瓷土原料,能在1200度到1240度之间烧结,所以绝大多数黑釉瓷胎都能达到正烧。
上林湖越窑遗址公园
黑釉瓷上釉普遍不到底,近底无釉处胎呈紫色。釉层厚薄不均,常有一条条的烛泪痕在器物的底部聚集厚釉,薄釉处釉色较淡,呈绿褐或黄褐,厚釉处呈色较深,作黑褐色或黑色,有的黑釉瓷釉层丰富,精光显露,黑如乌金,非常美丽。胎釉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中间层。同时在青瓷和黑瓷合烧的窑中普遍存在青瓷胎质细洁,黑瓷胎较粗的情况,说明汉代的陶工们已经能熟练地配制原料,合理地采用优质的细泥做青瓷胚,用较粗的胚料做黑瓷。这一时期的黑瓷和青瓷的釉色虽然不同,但其形制和纹样装饰基本相同。